在中医针灸治疗中,“得气”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定义,它是指通过针刺或其他治疗办法使经络气血运行顺畅,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判断是不是“得气”,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病人的感觉:当针刺入穴位后,假如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并且这种感觉或许会沿着经络的方向传导,这就是典型的“得气”现象。病人还可能感觉到身体某部位的疼痛减轻或消失。
2. 大夫的手感:对于有经验的中医师来讲,通过针刺时的手感也可以判断是不是“得气”。当针刺入穴位后,假如感到针下有一种轻微的拉扯感或者针体好像被吸附在皮肤上不容易拔出,这一般意味着已经达到了“得气”的状况。
3. 察看病人的面色、舌象和脉象:在针灸过程中或之后,大夫会注意观察病人的整体反应。如面色渐渐红润、舌质由暗转淡、脉象从细弱变得有力等变化,都是正向的信号,表明治疗正在产生积极成效。
4. 临床疗效:最后判断是不是“得气”,还需要结合病人的症状改变状况来综合评估。假如经过针灸治疗后,病人的主要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或治愈,这说明针灸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得气”是成功的。
应该注意的是,“得气”的过程因人而异,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质操作中应依据具体状况灵活调整手法和方案。除此之外,对于第一次同意针灸治疗的病人来讲,可能需要几次尝试才能感觉到明显的“得气”现象。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