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面色在中医学里一般与寒证、虚证与失血等病状有关联,具体可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气虚证:气虚致使的面色苍白主要表现为面部颜色淡白无华,伴有精神疲惫、乏力、声音低微等症状。这种状况多见于长期劳累过度或大病初愈之后的人群。
2. 血虚证:血虚则面色萎黄或苍白,同时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四肢麻木等表现。女人病人还可能有月经量少色淡的状况。
3. 阳虚证:阳气不足时,面部呈现灰白或青白色调,常伴有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症状。尤其是肾阳虚弱者更为明显。
4. 寒湿困脾证:若体内湿邪过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则可出现面色淡黄而晦暗,随着腹胀纳呆、大便溏泻等问题。
5. 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成人两性疾病:如急性很多失血后立即显现苍白面容;慢性贫血者则渐渐表现出持续性的面色苍白。
6. 虚寒性胃痛:因为中焦虚寒引起胃脘冷痛,也可致使病人面呈白色。
7. 心肺功能衰竭:紧急的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时,因血液循环不好的亦可使面部变得惨白。
总之,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大夫需要结合病人的舌象、脉象及其他有关症状综合判断具体是哪种证候,并据此拟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