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中医药网

哪种拔毒化腐生肌药常用于治疗溃疡不敛?

来源:www.rcyxsp.com 2025-09-04

在中医学中,针对溃疡久不愈合的状况,常常会使用具备拔毒、化腐、生肌用途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可以促进伤口清洗,去除坏死组织,同时刺激新生肉芽组织成长,加速创面愈合。常见的拔毒化腐生肌药有如下几种:
1. 珍珠:珍珠性寒,味甘咸,具备清热解毒、敛疮生肌有哪些用途,适用于各种溃疡久不收口的治疗。
2. 马钱子:马钱子性温,味苦,有毒,外用能消肿止痛、拔毒去腐,对于痈疽溃烂、顽固性皮肤溃疡有好成效。用时应该注意剂量控制,防止中毒。
3. 白蔹(白敛):白敛性凉,味甘微酸,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生肌止痛,对疮疡肿毒、皮肤溃烂等症有效。
4. 硼砂:硼砂性寒,味甘咸,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润燥去腐,常用于口舌生疮、咽喉红肿及各种溃疡的治疗。
5. 雄黄:雄黄性温,味辛,有毒,能杀虫止痒、拔毒去腐,主要用于疥癣、湿疹、烂脚等皮肤病和疮疡溃烂的外治。
6. 石膏:石膏性大寒,味甘辛,具备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效果,对于因火热所致的皮肤溃疡也有肯定的疗效。
7. 芒硝:芒硝性寒,味咸苦,能软坚散结、润燥通便,外用可消肿排脓、去腐生肌,适用于痈疽疮疡、痔漏等症。

在临床应用时,大夫会依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合的药物,并结合其他治疗办法如针灸、拔罐等综合施治。同时,对于有明显感染征兆的溃疡,还需配合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细菌感染。

相关文章推荐

09

04

虚劳容易见到什么种类,怎么样辨证?

虚劳在中医学里是指因为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引起的一系列虚弱症状。依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虚劳可以分为多类型型,容易见到的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1.气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语声低微,容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

09

04

水肿病人平时怎么样调护?

水肿在中医学里是一种容易见到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缘由引起,如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等。中医觉得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有关。因此,在平时调护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饮食调理:第一应该控制水盐摄入量,降低或防止食

09

04

2025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第一单元中医儿科进步简史细目1、历代儿科名家要素:扁鹊、巢元方、钱乙、万全细目2、著名儿科专著要素:《颅囟经》、《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温病条辨解儿难》细目3、学术思想要素:1.钱乙的学术思想2.万全的学术

09

04

2009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女人的生理特征细目1、内生殖器要素:1.胞宫的功能2.子门功能细目2、月经1.月经的生理现象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细目3、妊娠与产育要素:1.怀孕机理2.妊娠的生理现象3.预产期的计算

09

04

2025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感冒细目1、概述要素:1.感冒的定义2.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2、病因病机要素:1.感冒的容易见到病因2.感冒的病机细目3、诊断和类证辨别要素:1.感冒的诊断要素2.感冒与风温早期的辨别细目4、辨证论治

09

04

2025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1、十二经脉要素:1.十二经脉的名字2.十二经脉的分布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4.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细目2、奇经八脉要素:1.奇经八脉的名字2.奇经八脉的功能细目3、十五络脉要素:

09

04

2025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药学

第一单元药性理论细目1、四气要素: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有哪些用途细目2、五味要素:医学教育网整理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有哪些用途及适应证细目3、升降浮沉要素:1.各类药

09

04

遗尿在中医中主要与什么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遗尿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肾、膀胱、脾的功能失调有关。具体来讲:1.肾主水,司二便:肾藏精,主成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同时也主管人体的水液代谢。假如肾气不足,不可以固摄下焦,就可能致使尿频、遗尿等症状。2.膀胱主贮尿排尿:膀胱为州都之官,负责

09

04

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概要

第一单元绪论细目1、中医妇科学概念及范围要素:1.概念2.范围细目2、中医妇科学进步简史要素:1.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2.这类著作对中医妇科学进步的要紧影响第二单元女人生殖器官细目1、外生殖器要素:1.毛际的地

09

04

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试概要

第一单元中医儿科进步简史细目1、历代儿科名家要素:扁鹊、淳于意、巢元方、钱乙、陈文中、万全、陈复正、吴瑭细目2、著名儿科专著要素:《颅囟经》、《诸病源候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药证直诀》、《幼幼新书》、《育婴家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