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里,心衰被归类于“心悸”、“怔忡”、“喘证”等范畴。中医诊断心衰主要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舌象脉象等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1. 症状:病人常表现出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紧急时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除此之外,还可能伴有心悸、胸闷、咳嗽、下肢浮肿等表现。
2. 舌象:察看病人的舌质和舌苔变化。通常来讲,心衰病人可能出现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颜色偏暗的舌象;舌苔白腻或者黄腻,提示体内湿邪较重;若见紫绀,则表明瘀血阻滞。
3. 脉象:通过切脉知道心脏功能状况。心衰病人的脉象多表现为细涩无力、结代不齐等异常状况。
4. 体征:检查病人是不是有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等体征,这类也是判断心衰的要紧依据之一。
5. 辅助检查:虽然中医诊断重视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但结合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
综上所述,在初步判断心衰时,应全方位考虑病人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与体格检查等状况,并适合参考现代医学测试方法。假如怀疑存在心衰可能,应准时转诊至医院同意进一步的专业诊治。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