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主要体现了事物在进步变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学说觉得,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肯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 阴阳消长:阴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持续的变化之中。当一方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向另一方转化,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比如,在自然界中,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夏天为阳、冬天为阴。但到了夏至之后,伴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至最远点再南返,白昼开始渐渐变短,夜间则相应增长,即由阳转阴的过程;同样地,冬至将来,则是由阴转阳。
2. 阴阳互根:阴阳双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绝对单纯的阴或阳存在,任何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和基础。譬如人体健康状况下的生理活动,需要气血津液等物质(属阴)与功能活动(属阳)之间的平衡协调。
3. 阴阳转化:在肯定条件下,事物内部的阴阳两方面可以发生性质上的转变。如疾病的进步过程中,初期可能表现为实证、热证(阳性),伴随病情进步或许会转变为虚证、寒证(阴性)。反之亦然,在治疗上也常常借助这种转化规律来调整机体的状况。
总之,阴阳相互转化体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变化的常见规律,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及指导临床诊疗具备要紧意义。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