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两个相对又相成的基本定义。阴阳辨证是通过剖析疾病的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与邪正关系的一种办法。阴虚和阳虚都是指人体内阴阳失衡的状况,但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1. 阴虚:主要表现为“热”、“燥”的症状。由于阴液不足,没办法制阳,致使体内出现虚性发热的现象。具体可以见到的症状包含但不限于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即两手心、两脚心和胸口味到烦热)、夜间出汗、面红颧赤、消瘦无力等。除此之外,还可能伴有大便干燥、小便黄短等症状。
2. 阳虚:主要表现为“寒”、“湿”的症状。因为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身体不可以非常不错地抵御外面的寒冷或维持正常的体温调节能力。其典型的表现有畏冷肢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劳、小便清长、大便溏泻等。在某些状况下,或许会出现浮肿的状况。
总的来讲,阴虚以消耗性症状为主,如口渴喜饮、夜间盗汗;而阳虚则多表现为机能衰退的症状,譬如怕冷、四肢冰凉等。在临床诊断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状况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办法。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