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因时制宜”是中医学的要紧治疗原则之一,强调在诊疗过程中要考虑到时间原因的影响。这里的“时”,不只指季节的变化、一天当中的时辰变化,还包含人的生理状况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等。具体来讲,“因时制宜”的意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依据四季变化调整治疗策略:中医觉得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的情绪、体质会伴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在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上升,此时治疗应重视疏肝理气;夏天炎热,易伤津耗气,应注意清热解暑;秋天干燥,需润肺养阴;冬天寒冷,则要温补肾阳。
2. 考虑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生理特征:中医还很看重一天之内不同时段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如《黄帝内经》记载:“平旦人气生,日中而盛,夕则气衰”。意思是说清晨人体气血开始活跃,中午达到旺盛状况,傍晚时分渐渐减弱。因此,在拟定治疗计划时应考虑这类自然规律。
3. 结合病人年龄及生理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生理特征和健康需要各不相同。儿童处于成长发育期,老年人则多表现为衰退趋势。故在选择治疗办法时需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年龄特点及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总之,“因时制宜”需要大夫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常识,结合病人的具体状况,拟定出符合当时当地实质状况的最好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