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症定义,主要指肺的功能衰弱或萎缩,致使呼吸功能衰退的一类疾病。在临床诊断上,肺痿的辨证论治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1. 诊断要素:
- 主要症状:长期咳嗽、咳痰降低或无痰,声音低微无力,呼吸短促,容易出汗,特别在活动后更为明显。
- 舌象:一般表现为舌质淡胖,苔白腻或少苔。
- 脉象:多见细弱无力。
2. 辨别诊断:
肺痿需与其他可能致使类似症状的疾病相辨别,如肺痨(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这类疾病的一同点在于都可能引起长期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不同:
- 肺痨:除去有上述症状外,还伴有午后潮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特征。
-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一般有抽烟史,咳嗽时痰量较多且为白色粘液状或泡沫样。
- 肺气肿:主要表现为桶状胸,呼气相延长,可听到哮鸣音。
3. 辨证分型:
依据病因病机不同,肺痿可以分为多类型型,如气虚型、阴虚火旺型等。每类型型的治疗原则和用药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准确的辨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至关要紧。
总之,在诊断和辨别肺痿时,大夫需要全方位采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办法来进行综合剖析与判断。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