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即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在中医学里主要指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致使的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在中医诊断和辨别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望诊:察看病人的精神状况、面色、舌象等。如面黄肌瘦、皮肤干燥、舌质红少津或有裂纹、苔薄白等状况。
2. 闻诊:询问病人的口气是不是异常,如口中有甜味或腐臭气味等。
3. 问诊:详细知道病史及症状特征,包含多饮、多尿的具体状况(夜间尤甚)、消瘦程度、食欲变化、大便干结与否、小便黄赤与否、心烦易怒等症候表现。同时注意询问家族遗传史与是不是有过长期高糖饮食习惯。
4. 切诊:通过脉象判断病情轻重,如细数无力或滑数有力等不相同种类型的脉象特点。
5. 辅助检查:虽然中医强调四诊合参,但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也会结合血糖测试、尿常规等有关实验室指标来进一步确诊消渴病,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譬如尿崩症、慢性肾炎等。
在辨别诊断时,需要与其他可能致使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的状况相不同。比如:
- 尿崩症:主要表现为很多稀释性尿液排出,但没有明显消瘦和血糖异常。
- 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夜尿增多,但伴有浮肿、高血压等其他肾脏损害的表现。
-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同样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增加等症状,但常随着心悸、手颤、眼球突出等特点。
通过综合剖析上述各方面信息,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和辨别消渴病。在实质操作中,建议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推荐